妙墨前贤聚
妙墨前贤聚
汪 邦 锐
一副美联, 读后会让人经久不忘。少年时在岩寺凤山小学读书, 见过礼堂上有一副极好的对联 :“胜迹快登临、看雁塔横空,凤山耸秀,丰溪泛碧,颍水流丹,灵气所钟,讲习藏修宜此地;前贤同里闬, 有檠斋经术,紫石文宗, 双五赋才,竹邻词笔,后生可畏,艰难继起属何人?”是鲍幼文先生创作、书写,上联罗列岩寺的自然景观,下联推举岩寺清代中叶四位有代表性的文人。据说清朝末代翰林许承尧到岩寺凤山小学, 看见这副对联, 非常赞美,连连点头, 说了几个好字。
檠斋,就是闳儒金榜, 字蕊中,号辅之,晚年自号檠斋。檠者,灯架也。金榜喜爱读书,不论天寒酷暑,不分日里夜间。到了晚年,精力差了, 夜里读书以一盏灯油尽为度,所以自号檠斋。生于乾隆十三年乙卯(1735),卒于嘉庆六年辛酉(1801)。岩寺人鲍薇省和婺源人江慎修曾做过他的老师。桐城派文学家刘海峰在黟县当教谕时,金榜来到黟县向他求教, 学习古文、 诗词; 又到方朴山门上求教,学习科举应试文。方是浙江淳安人,著名的学者,与方舟、方苞并称“三方”。还到张惠如家(张是江苏武进的著名学者,嘉庆四年己未(1799)考中进士),以及邓石如家(邓是怀宁人, 大书法家和金石家)求教。金榜与戴东源、程瑶田是同学, 又是极好的朋友, 时常一起研究学问。乾隆皇帝南巡时, 开科名试举人, 金榜31岁,应试中举,后在军机处为军机章京。 六年后,即乾隆三十七年壬辰 (1772) 考中进士, 以一甲一名状元及第, 授翰林院修撰。曾一度出任山西省副考官, 不久他父亲去世, 以守孝为名, 辞官回家。此后一直长居岩寺,潜心研究经史,校定《周礼》、《仪礼》、《礼记》、《书经》、《诗经》、《易经》、《春秋》,对这些经典书籍,认真考据, 详细注疏和诠释,让后学者易读、理解。晚年得了风髀疾病, 时常卧床, 但他仍坚持写作,成书《礼笺》3卷。传说状元府在岩寺上街。 金榜出生在官宦名门, 书香之家。父亲金长溥, 乾隆十三年戊辰(1748)进士,在吏部任稽勋司主事。 金榜的哥哥金云槐,字?? 庭, 乾隆二十三年戊寅(1758)九月任内阁中书,进入军机处为军机章京,乾隆二十六年辛已(1761)中进士, 入翰林院,后担任御史出任浙江督粮道以及常州知府。金榜的姪儿、云槐之子金应琦字筠壮, 乾隆四十九年甲辰(1784)名试中举,任内阁中书,乾隆五十一年丙午(1786)十月进入军机处为军机章京,后以御史出任江西巡抚。金榜一家,在乾隆年间,既是父子进士,又是同胞进士,并且有三人曾供职军机处。自雍正十年壬子(1732)设立军机处,总揽全国军事、行政大权,成为中央施政发令的最高机构,由亲王、大学士等组成军机大臣, 其僚属称为军机章京。据记载,从雍正年间初设到光绪元年的140多年中, 在军机处供过职的徽州人有18位, 而金家一门就占3名。
石文宗,石是吴定,字殿麟, 号澹泉, 岩寺人,生于乾隆二年丁已(1737),卒于嘉庆八年癸亥(1803),享年66岁。以诗必汉魏, 文必韩欧, 经义必归胡, 操履严正,以程朱为法, 一生为文辑成《石泉山房文集》 12卷,贯穿理数, 为唐宋以来所罕见。所以鲍幼文先生赞称这部文集为文宗。
到光绪十三年丁亥(1887),徽商巨子, 黟县南屏村人李宗眉出资,将这部文集重刊,首卷有王先谦重刊序, 有鲍桂星所撰事实九条,以及国史文苑传, 姚姬传撰传, 王滨麓撰墓志铭,陈仰、 韩兆麟原跋, 印板存北京宣武门外歙县会馆。
吴定师从刘海峰, 与姚惜抱、 王滨麓同学,他大部分时间在金榜家学馆教书,鲍桂星和金式玉都是他的学生,他随刘海峰去过桐城,也去过扬州。
吴定不仅古文写的好,他的五言诗也写的极好,摘录几首如下:
《乌聊山寺》
溪光凉入寺, 澹澹清人心。
日午一声磬, 梅花香满林。
《重游乌聊山寺》
古寺石玲珑, 重来久延?。
不见旧时僧, 空山响秋雨。
《夜夜曲》
君醉黄金盘, 妾倚朱栏干。
寸心非沧海, 夜夜生波澜。
《杂歌》
骏马门外鸣, 美人帐前舞。
老亲堂上饥, 路人涕如雨。
吴定一生无涉科举,晚年被举孝廉方。
双五即鲍桂星,字双五,号觉生,清乾隆二十九年甲申(1764)出生于徽州岩寺镇的一个书香门弟。他的曾祖父鲍善基字致商,著有《小巢壶诗》一卷。祖父鲍倚云字薇省,著有《寿藤斋诗》40卷,曾教过金榜的书。他于乾隆五十六年辛亥(1791)28岁时,在北京一位姓方的徽商家里,遇着和坤的一个舅舅,其人仗和坤之势,对宾座客人出语不逊,而鲍桂星当面对其人提出批评,使其极为难堪,在座的人都为桂星感到危险。
鲍桂星36岁,嘉庆四年己未(1799)会试,主考官是曹振镛,副主考官是纪晓岚,对鲍桂星的文章看法不一。曹振镛认为鲍的文章不可取,而纪晓岚则认为鲍的文章极好,不应该不取,由此请奏皇帝。于是在乾清宫复试。鲍“对策銮坡,声振殿廷,帝嘉其文,冠之上第。”鲍桂星经殿试得中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十五年后他51岁,任工部左侍郎。因条奏武英殿事,皇帝认为他有薄视满人,诏军机询问。而鲍桂星奏上:“在殿校书时,曾恭述圣谕以戒诸同官,词色俱厉则有之,无所为薄视也。”皇帝看过之后,认为莠言乱政,照溺职例夺官,诏在京闭门思过。事后他回到徽州岩寺,在芥舟禅院楼上韬光养晦。嘉庆二十年乙亥(1815)辑《唐诗品》85卷;次年辑《廉吏录》10卷和《廉士录》2卷,俱是亲手抄本。从嘉庆十九年到嘉庆二十四年里,还写了咏史、咏物感旧诗300余首,显现出他的才华。
鲍桂星说:“诗安有定格哉,但有真才真学真性情,其诗自有佳处。”《诗人征略》一书中选有他的《渡黄河》诗:“万里葱河水,西来接大荒,并渠千七百,直下豫徐扬;岸头晴沙白,波吞晓日黄,孤帆迳飞渡,击楫意苍茫。”谓40个字,显出警烁浑成、??? 殊浮响。又有《月夜过枫桥》:“碧江红树晚萧萧,芦荻花中一叶飘;明月满船天在水,数声柔橹过枫桥。”《西湖过雪》:“皓然林岫玉弯环,乞与劳人半日闲;一树梅花一篷雪,自携尊酒上孤山。”可谓神韵绝佳。他有一副自撰挽联:“功名节气文章,他生未卜;嬉笑悲歌恕骂,此日方休。”也曾为北京歙县会馆撰联,上联“功名关福命,知状元宰相,不在文章”,隐指曹振镛。
嘉庆二十四年己卯(1819),皇帝看过他的一些著作,尤其是《廉吏录》和《廉士录》,以及他的为人,给他官复原职,入内阁学士。道光元年(1821),皇帝赐他假归省亲。他回到岩寺,看见水口塔、凤山台、科第坊、芥舟禅院多年失修,即与文会人员商议,并拿出1000两白银作为修理费用。经文会诸君努力,聚银数千两。他还到常州,请洪阆城赞助修塔,洪家一口答应。这次修塔洪家用银6000两。逾两年各工次第毕。道光六年丙戌(1826),鲍桂星卒于京都,享年62岁。
竹邻指的是金式玉,字庶常,号朗甫,又号竹邻,岩寺人。出生在乾隆三十九年甲午(1774),卒于嘉庆七年壬戍(1802)。他的父亲金杲,国子监的学生,君官庶吉士,皇帝赐封文林郎。状元金榜是他的族叔,他在金榜家学馆读书,吴定和张皋文是他的老师。
金式玉嘉庆五年庚申(1800)顺天府(今北京)乡试中举;嘉庆七年壬戍(1802)会试中式,殿试赐进士出身,致庶吉士。当年六月三日卒,年仅28岁。
金式玉的词,风调独绝,文情并茂。他去世五年后,嘉庆十二年丁卯(1807),其遗作经整理,以《竹邻遗稿》行世,江苏武进张琦题词,戴恽子撰《华表铭》。其师张皋文的《续词选》选入金式玉《菩萨蛮》三阕:一、“行云乱点遥山碧,重楼深锁垂杨陌。花影入帘低,双双舞燕迷。黛蛾愁更浅,心似红蕉卷。相忆牡丹时,春风隔鬓系。”二、“垂帘不放风花入,浓阴满院春芜泾。鸾镜晓妆轻,颦眉画不成。宝钗金凤翅,夫容蕊。烟缕动斜霞,惊回罗袖花。”三、“一春愁绪怜芳草,鹧鸪啼遍空山晓。细雨暗高楼,银筝倦未收。天涯芳信断,梦晓江南岸。何必怨黄昏,春时半掩门。”另《高阳台蝴蝶》:“乍暖帘拢,轻寒庭院,游丝系住春魂。一捻纤腰,恰谁付与愁痕。年时此地看花处,到花时一例伤神。怎消他几度帘垂,几度香温。斜阳回首江南梦,只浮云似雪,流月如银,一晌怜侬,不教飘逐芳尘。天涯处处吹香絮,便相逢谁伴黄昏。更禁他,容易飞花,容易残春。”使后人感到:回肠荡气,呜咽凄惋,宜其如长吉呕心,不永年矣。
鲍幼文先生是很有造诣的学者,才华横溢的诗人,他以四个短句,排比入联,列述前贤,激励后学奋发努力,对联将自然和人文巧妙组合在一起,是状写岩寺难得的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