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画家

名医画家

发布时间:2023-10-26 09:49 信息来源:徽州区政府办 阅读次数:
字号: 打印 收藏

今之徽州区历史上医家众多,为新安医派中坚之一,内外儿妇诸科齐全,且十之八九为儒医,又有虽不以医鸣世,但习医通医,对医学作出重要贡献者,颇具特色。画坛亦人才济济,代不乏人。尤其是“扬州八怪”中汪士慎、罗聘两人格外引人注目。

医家中岩镇方音,明正德、嘉靖年间人。先经商后业医,其子一诚承其业,寓京师,系我国最早医学团体“一体堂宅仁医会”会友。同时代岩镇吴洋、吴桥父子,医技超群,当地人将他们比作能隔墙睹物、洞人肺腑的神医扁鹊,汪道昆也为他们立传,还将他们医案集成一卷,收入《太函集》。富山人余午亭(约1516~1601)先攻儒学30年,后从堂兄余傅山习医(傅山曾任钟祥县令,亦儒医)。所著内科《诸证析疑》4卷,医林竞相传抄,称为“苍生之司命”。午亭治病强调扶正气、益脾胃,发展了祁门汪机创立的“固本培元”学说。门人吴昆(1552~1621)15岁从师,业成后又遍访名医,终成全国知名大医家,所著《医方考》6卷,是我国医学史上一部较系统注解医方的专著,至今为中医药专业必读书,并在十六、十七世纪即被朝鲜和日本刊行。所著《脉语》一书,对后世医家多有启发。所著《黄帝内经素问吴注》也为医界重视,影响至今。灵山人方有执(1523~1595),因家中多人罹患伤寒病丧,愤而弃儒习医。精研张仲景《伤寒论》,首倡《伤寒论》错简说,竭20年之精力,于1589年撰成《伤寒论条辨》8卷(附《本草抄》、《或问》、《痉书》各一卷),将《伤寒论》重新编次更动。《伤寒论条辨》一书为新安医家重要著作,其重大学术价值实为新安医学一大亮点。同时期丰南吴勉学习儒通医出巨资刊王肯堂(1549~1613)《古今医统正脉全书》204卷(收历代医家文献44种,书家以为“珍本”),在当时为医林盛事,并遗泽后世,数百年来为医家称道。所刊吴昆《黄帝内经素问吴注》亦为藏书家视为宝典。横山方成培幼年体弱多病,曾闭门学医,研究道家养生之法。因与郑村喉科名医郑梅涧(1727~1787)交好,将郑氏家传喉科医案辑成《重楼玉钥》2卷。又采辑诸书,参以已见,纂《重楼玉钥续编》2卷,于郑氏喉科功莫大焉。明清以来众多医家中,子孙承业,延续至今的也有不少。如始于明代万历间杨守伦的潜口杨氏儿科,始于清咸丰间曹启梧的蜀口曹氏外科,始于清光绪间罗卓庵与罗子厚二氏的呈坎妇科,以及始于光绪间方乾九的忠堂内科(又称肺科)等,均延续不绝,后继有人,至今享誉一方。

画家中首推汪士慎与罗聘,因二人系所谓“扬州八怪”中人(余六人为黄慎、金农、高翔、李鱓、郑燮、李方膺),对后世影响极大。

汪士慎(1686~约1762)字近人,号巢林,又号溪东外史,富溪碣石人。工花卉,尤精墨梅。擅篆刻,能诗。晚年双目失明,仍作画,而“工妙胜于未瞽时”,有《巢林诗集》。罗聘(1733~1799)字 夫,呈坎人。因家近天都、莲花两峰,故号两峰,又署花之寺僧,晚年自称衣云和尚。金农弟子,而画路宽广,画人物、佛像、梅竹、山水皆自成风格,名噪南北。亦能诗,有《香叶草堂集》。妻方婉仪(号白莲,呈坎人),子允绍、允赞,女芳淑俱工梅,世谓“罗家梅派”。

其他著名画家亦复不少。据1955版《歙县志》仅明清两代标明里籍者即有:汪建、汪士建、汪士道、李流芳、李杭之、程邃、汪中、方乾、方式玉、方士庶、方士 、汪家珍、吴定、吴必来、吴日昕、鲍锡麟、罗会煜、程啸天等。其中较具代表性者为李流芳、程邃、鲍锡麟、罗会煜、程啸天等。

李流芳(1575~1629)字长蘅,号泡庵,溪南人。擅书画、篆刻,又工诗文。画学吴镇、黄公望,山水、花卉风格峻爽。主张描写切身感受,不求形似,但求神韵,在明代画坛名重一时,有课徙画稿一册,清初画家王概以之为基础,扩充为山水谱5卷,是为《芥子园画谱》初集。

程邃(1605~1691)字穆倩,号清溪,别号垢道人,又自称江东布衣,岩镇人。长于金石考证之学,工诗文,善书画。篆刻取法秦汉,喜用大篆入印,风格朴厚誉浑,为“皖派”代表之一。画工山水,善用枯笔,自成风格,人称“歙派”。其字行、隶、篆俱佳。诗文有奇气,集为《会心吟》(《辞海》有李流芳、程邃“条目”介绍二人生平)。

鲍锡麟(1905~1951)字君白,号二溪,岩寺人。先从黄宾虹学画,后毕业于上海美专。画崇新安派,功山水,画风似渐江、查士标。黄宾虹、汪采白等称誉其新安画派后起之秀。省博物馆藏有其山水轴,抗战时在省立徽州师范任教,曾组织师生假期回乡工作队宣传抗日,于岩寺鲍氏宗祠作抗击日寇大幅壁画。

罗会煜(1911~1940)呈坎人,杭州美术学校毕业,考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深得刘海粟老师器重。曾邀刘海粟至呈坎作客并同游黄山。擅油画、国画、山水、花鸟,技法娴熟。与海粟合作国画作品多幅。不幸因病早逝。

程啸天(1911~1984)名岳,字仲芳,虹梁人。10岁学画,后拜浙江张伯英为师,专攻山水。20世纪40年代得宾虹师指点,画艺大进,丰子恺先生称其为“新安画派佼佼者”。另有岩寺下街人江兆申(1925~1996),国画大师,供职于台湾故宫博物院。1977年任故宫博物院副院长,当年陪同张大千赴韩办画展。1991年来北京美术馆展出精品50件,1996年5月在沈阳鲁迅美院演讲时突发心肌梗塞,抢救无效,不幸逝世。有《江兆申楷书集》、《江兆申篆刻集》等。(其祖籍新宅捐赠岩寺下街小学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