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灵山
徽州多古村,这些古村蕴藏着古徽州生息衍化的内在密码,积淀着徽州人生命延续的自然基因,当然更不用说,正是这些古村,记录了一代代生民立足于山水土地创造的奇迹与历史以及留给后人的骄傲与荣耀,可以说,读懂了徽州古村,才算真正读懂了徽州的历史与文化;读懂了徽州古村,才算真正认识和了解了徽州人。
而我们此刻面对的千年古村——灵山,正是属于这样的村落。无论从自然的状貌或是人文的延续的角度,她在徽州既是那么的普通和常见,却同时又是那么的独特和别致。说景致有景致,尽管是有些俗套的“灵山十景”;说物产有物产,像贡米、竹编、酒酿等等都是远近闻名;当然,更珍贵的还是要说到千百年来支撑着她的繁衍的人文遗传。其中方姓始迁祖为“山环水绕,瑞气腾腾”所吸引而定居的选择;祠堂、牌坊、桥亭、街巷的建立,促使村落的形成;大学士许国在灵金山的开馆授徒;一位位身世不凡的历史人物的出现,还有作为村落整体与周边相邻的呈坎、潜口、唐模、蜀源等村落的相互依存与辐射,都让她虽居大山之中却拥有一份特别的自信和从容,无论外界的风风雨雨如何翻卷,她自平静闲卧深山、绵延伸展。
这就是徽州古村的魅力,也是灵山这样的古村越来越吸引众多来访者的脚步和目光的动力。他们汇聚到这小小的山村,从各自不同的角度,观赏、品尝、回望和沉思,再把种种所思所感化作真挚和朴实的文字,向秀美的山水、独特的建筑、精美的物产和勤劳智慧的先贤致敬,由此迸发出对历史传统文化传承创新的渴望和激情。升腾起对已经相对沉寂的乡村走向振兴富裕的憧憬和自信,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算是真正找到了我们富有创造精神的先人之所以能够创造出历史奇迹的内在奥秘,我们才算是真正做到了继往开来和与时俱进。
2023年的春夏之间,正是万物葱茏、遍地生机的时节,灵山也迎来自己以其最具特色的风貌得以展现的美好时候,当地文旅部门和黄山市作家协会联合举办“烟雨徽州、诗意灵山——黄山·大灵山创意写作研讨”和“大灵山主题征文暨徽空间文学雅集”活动,组织专家、文学爱好者和普通游客走进灵山,共赴一场山水与人文结合、自然与诗心交融的文学之约。人们穿越于村落之间、徜徉于古道之上、驻足于坊祠之前、进出于民居之中,一声赞叹、几回交流,最后化作各自的对古村自然与历史的沉思和未来的畅想;有乡土情结的城里人仿佛一下子找到了此后生活的寄托;而精通于文学创意的行家,更是从中寻觅和开掘出山水人生新的书写空间。无论是观赏、品味、赞誉,还是散文的随想、诗句的感叹和学理的阐发,留下的都是与灵山之间由相遇到相知、再到沉思之后的对话,诗人陈先发曾经说过,竹林是中国人的精神场所。到过灵山的人,几乎都会对灵山的竹海留下深刻的印象。
正因如此,竹海不仅增添了灵山本身之“灵”,同时也大大激发了来灵山的人与之对话的兴致与“灵气”,在拜读了主办者源于上述活动而汇编的征文小集《灵山有约》之后,我对这一点更加深信不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