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水利局“十三五”规划执行和“十四五”规划编制情况总结
一、“十三五”规划执行
“十三五”期间以来,区水利局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市委、区委《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精神,紧紧围绕防汛抗旱、农田水利、水土保持、农村饮水安全、中小河流治理、水库移民后扶等方面开展工作,取得显著成就,水利工作长足发展,制定详细“十三五”工作目标,为我区美丽乡村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水利支撑和保障。
(一)中小河流治理
全面开展水利薄弱环节建设,补齐中小河流防洪“短板”,实施丰乐河及其支流治理,共完成投资6456万元,新建或维修加固堤防护岸5.713公里。其中,2015年-2016年度呈坎镇众川河山洪沟治理工程投资1300万元,治理河道2.635千米,建设护岸总长2394米;2017-2018年度丰乐河文峰桥至堨田段防洪治理工程总投资2280万元的,治理河道3.58千米,清淤疏浚河道3.58千米、新建各类护坡4211米;2018-2019年度丰乐河西溪南老桥至丰乐二坝防洪治理工程完成总投资2876万元的,治理河道4.5千米,疏浚河道4.5千米、修建堤岸防护2105米、新建防汛道路1255米,铺设沿河青石板步道840米,工程防洪标准西溪南集镇段为20 年一遇,村庄为10年一遇。
(二)加强防汛非工程措施建设
我区加强山洪网格化等非工程预警项目建设,共投资700万元建设三批山洪非工程预警项目,建成3套河道视频监视站、7套自动雨量站、9套图像监测站、25套自动雨量水位站(其中15套水库自动雨量水位)、47套简易雨量站和67套预警广播站,基本实现了山洪预警测报系统全覆盖。同时,强化设备运行监测管护,落实85名山洪灾害防御村级监测预警员,定期对辖区内设备进行日常运行管护,使各设备站点最大限度地发挥监测预警作用。同时严格落实水库“三个责任人”“三个环节”,及时完成水库管理员责任人培训、抢险预案演练、调度方案、水库抢险应急预案推演,组建防汛抢险队伍58支1382人。
近年来,我区积极开展防汛工作,每年汛期,严格落实各类责任制、完善各类预案、开展网格化建设,充分储备各类防汛抢险物资,落实24小时值班和零报告制度,发布预警信息,选派近500名干部汛期包保47个村居、1000多户2500多人的防汛转移工作,防汛工作取得全面胜利。
(三)农田水利惠民生。
我区加快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着力解决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问题。我区2018—2019年度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成效显著,荣获黄山市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指挥部颁发的2018—2019年度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黄山水利杯”竞赛先进单位唯一金奖。
1.继续实施小型水利工程改造提升民生工程。2016-2017年整合各类资金1386.8万元(2016年670.8 万元、2017年716万元),清淤扩挖整治山塘642口、改造灌区末级渠系1万亩、维修加固灌排渠道157千米、加固新建小型水闸5座、整治农村河沟 16 条,全区有效灌溉面积达到8.35万亩。
2.实施小农水重点县建设项目。2016年,继续完成投资2300万元,维修加固塘坝42口、建设堤防护岸3.6千米、防渗加固渠道7.93千米。
3.启动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项目。2018年,省水利厅批复总投资9300万元的《徽州区农田水利专项规划(2018-2022年)》,我区启动实施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专项规划项目,完成投资430万元实施3个项目,涉及西溪南镇、潜口镇和杨村三个乡镇。
(四)饮水安全暖民心
1.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全覆盖。截至目前,我区共建成38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其中:日供水规模1000吨以上2处(区二水厂和呈坎镇规模供水厂),日供水规模20-200吨28处,日供水规模20吨以下8处,共解决7个乡镇40个行政村77408人的饮用水。至2018年底实现贫困村自来水村村通。
近年来,我区共完成投资983.39万元实施农村饮水安全民生10个,解决16692人饮水安全和巩固提升问题。其中,2017年投资102.8万元实施呈坎镇石川村和岩寺镇虹光村虹梁、忠塘、协山三个自然村2个项目,解决2379人饮水安全问题;2018年,投资158万元完成饮水工程6处,解决洽舍乡、富溪乡6个村3654人饮水安全问题;2019年,投资722.59万元,完成呈坎镇供水工程和竦塘村饮水安全提升工程建设,使2镇6村10659人安全饮水得到提升。
2.农饮工程运行管理水平不断提高。我区通过落实措施、制定办法、划定保护区、强化责任落实等方式加强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运行管理。一是制定社会化管养奖补措施。出台《徽州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群众参与社会化管养奖补意见》,对日常管护效果良好的非跨乡镇的引山泉水工程,通过考核后给予适当奖补。二是强化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监管。印发《徽州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工作实施细则》,明确农村饮水工程运行管理各单位工作职责,确保农村饮水工程建得成、管得好、长受益。三是划定饮水水源地保护区域。印发《徽州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源地保护措施》,将水源地向社会公示,并制定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源地保护措施,确保饮水安全工程水质达到国家卫生标准,保障群众饮水安全。
(五)水土保持顺民意
1.综合治理成效显著。我区投入1420多万元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8.4平方公里。其中2018年投资620万元,完成众川河小流域水土保持工程,治理水土流失12.4平方公里;2019年投资800万元,完成漕溪河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6平方公里。2020年度的杨村乡阮溪河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正在实施,该项目计划总投资979万元、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9.6平方公里。
2、监督管理不断加强。区水利局强化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加强对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事中事后全过程跟踪检查,建立健全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报审批的各项管理制度,实现规范化管理,督促生产建设单位按照批复的水土保持方案实施水土保持工程,推动“三同时”制度落实。评审通过55个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表),共征收水土保持补偿费1807685元。
(六)水库移民后扶解民忧
一是核定年度全区发放农村直补移民人口,通过“一卡通”发放移民直补资金。2020年全区发放农村直补移民人口15418人。二是督促各乡镇村开展水库移民后期扶持项目建设,实施后扶项目215个,完成项目投资4800万元(每年计划1200万元)。三是开展年度项目实施绩效评估工作。
(七)水资源管理促发展
1.“双控”行动成效明显。我区实行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各项指标数据都严格控制在市政府下达我区计划内。2019年全区总用水量0.4812亿立方米,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为27.86立方米,万元GDP用水量为66.72立方米。完成恒远等6个高耗水企业市级节水型企业创建工作。
2.长效管理不断加强。一是区政府出台规范性文件《徽州区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实施意见》,明确将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纳入乡镇年度目标管理考核。二是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和节水型机关建设,加强水情宣传教育,创建节水型单位、学校、企业、社区,推动形成全社会爱水护水节水的良好风尚。三是严格规范取用水制度,实行计划用水管理,开展水资源监控体系建设,将区自来水公司一水厂、黄山市徽州永鑫自来水公司、黄山无极雪食品有限公司3家取水户纳入“安徽省水资源实时监测与管理系统”,实现取水在线监测。四是强化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严格水功能区监督管理,积极配合市水利局和水文局做好有关水功能区的工作,确保我区丰乐河所在的3个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到100%。
(八)全面推行河(湖)长制
1、建立健全工作体系。成立了以区委书记、区长为双组长的全面推进河湖长制领导小组,成立了以区委书记、区长为双组长的全面推进河湖长制领导小组,全区共设三级河长123名。其中:区级6名,乡镇级63名,村级54名。设置、安装46块河长公示牌,其中区级13块,乡镇、村级33块,明确管护目标和监督电话,接受社会监督。出台“一河一策”,实行“一河一档”。建立巡查制度,明确河道巡护员和保洁员,运行河长巡河APP系统,全面开展巡河、管河、治河工作,提高河长制管理水平。区河长办按月督查乡村级河长按月完成APP巡河任务,及时督办巡河发现的问题按时整改到位。
2、全面开展六项工作。一是水域岸线管护持续强化。开展河流固体废弃物堆放摸排整治行动和河湖“清四乱”清理整治行动,坚持“周四巡河”制度,大力开展“三乱一清”大排查大整治行动,切实保障河湖环境整洁卫生。开展全区河湖岸线划定,初步完成丰乐河、众川河、漕溪河及16座小型水库管理范围划界工作。二是水资源保护持续深化。进一步规范饮用水源保护区建设,全区划定区级饮用水保护区2处、农村饮水安全水源保护区38处。全区河流水质稳定向好,达到或优于地表水环境质量Ⅲ类标准,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为100%;全区38个农饮点水质检测达标率为100%。三是水污染防治不断加强。开展畜禽养殖场污染物治理、城镇污水处理、入河排放口整治、农村“三大革命”工作。四是水环境治理力度不断加大。完成呈坎镇众川河、富溪乡漕溪河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和丰乐河及其支流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建设。按照“三同时”的要求,加强水土保持预防监督管理。五是河湖生态水量得到保障。实施水电站“一站一策”,全面完成全区水电站清理整改,对在运行的5座水电站开展生态流量泄放专项检查核查,督促企业制定生态流量泄放方案并严格执行,保证河道生态流量。六是综合执法持续加强。建立水利、环保、农业等多部门联合执法机制,集中开展群众反映突出的非法采砂、占用河道、非法捕鱼等执法监管行动。共开展联合执法检查45次,出动执法人员268人次,收缴地笼290个7460余米、丝网69副3430余米,没收电瓶电鱼工具15套,处置非法采砂案件8起罚款6.44万元,移交法院执行案件3起。有效打击了非法捕捞、非法采砂等违法违规行为。
(九)水利行业监管能力大大提升
1.水法规体系不断完善。印发《徽州区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实施意见》《黄山市徽州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工作的通知》,进一步加强水资源和水土保持工作。
2.水政执法队伍建设持续加强。成立区水政监察大队,配齐配强行政执法人员和装备,强化执法队员日常教育培训。2018年,招聘两名水政监察大队在编工作人员。目前,全区有水政执法人员12人。
3.水行政执法力度不断加大。严格开展行政执法工作,及时办理行政审批事项,认真查处水事违法案件,依法征收水资源费、水土保持补偿费等规费。2016年以来,共办理审批件55件、行政处罚8起,征收各类规费和罚没款210.98万元。
二、“十四五”规划编制
(一)“十四五”水利总体规划
根据市水利局要求,今年年底前要完成全区水利“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应工作要求,我局确定由河海大学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承担此次的编制工作,工作已于11月启动,计划2020年12月底前完成。
(二)“十四五”水利专项规划
(1)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依据水利部办公厅《关于做好“十四五”农村供水保障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我局已委托黄山市水电勘测设计院编制完成了《黄山市徽州区“十四五”农村供水保障规划》,项目规划总投资12146万元。主要规划建设内容为:
1.城乡一体化工程:将区二水厂供水水源管网延伸至呈坎供水厂主管网合并,作为呈坎镇供水厂备用水源;
2.新建二处规模水厂:一是利用杨村乡山头水库为水源,新建一座日供水1200吨规模水厂,解决杨村、洽舍近6520人的生活及生产用水;二是在富溪碣石新建成一座日供水1000吨的规模水厂,解决碣石村、富溪村、光明村近4680人的生活及生产用水。
3.改造提升面上集中及分散供水工程:全区提升12处8672人的小型集中集中及67处2292人的分散供水工程。届时,徽州区农村集中供水率达到98%以上,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100%,农村水质达标率达到98%以上,城镇自来水管网覆盖行政村比例达到65%,规模化供水人口比例达到82.2%,推进城市供水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健全农村供水工程运行管理机制、逐步实现良性可持续运行,农村居民饮水安全保障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2)中小河流防洪薄弱环节治理工程。“十四五”计划投入1.141亿元,加快实施已列入国家计划的罗田河,丰乐河洽舍段、漕溪河段、杨村乡段等4条中小河流防洪治理防汛抗旱提供工程,治理河道21.5公里,保护项目区耕地;积极申报丰乐河灵金河段和众川河段古村落2条防洪治理工程列入国家计划。力争2025年底前完成项目建设。投入748万元完成虎形、乌石头、八角坞、四清共4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
(3)全面提升全区农业灌溉供水保障规划。编制完成《徽州区农业灌溉供水保障规划》,规划新建碣石村水库1座,加固病险水库4座,清淤扩容及放水设备改造水库12座。规划总投资2.06亿元。通过项目实施,至2025年,徽州区计划总投建设一批重点水源、引调水、水系连通以及提水等工程,巩固提升5.27万亩高标准农田灌溉供水保障能力,有效抗御旱情,保障粮食安全。
(4)提高城市防洪规划。结合黄山市城区防洪规划修编,在岩寺城区通过新建防洪堤(墙)4.5km,拆除宝塔水电站,河道清淤疏浚等措施,统筹考虑远期实施丰乐水库扩容规划,确保城区段达50年一遇以上。
(5)做好全区水土保持工作。一是以水土保持重点建设项目为载体,把治理水土流失完善城镇公共服务功能相结合、规模治理与综合开发相结合、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进一步完善机制、靠实责任,加快推进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治理步伐。二是治理小流域6条小流域,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8.40km2。规划到2025年,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0km2。
(6)节水工作再提升。一是总量强度双控,“十四五”期间主要农作物、工业产品和生活服务业能够满足省级地方行业用水定额管理要求,达到节水型社会标准,建立区县级水资源督察制度。二是农业节水增效:大力推进节水灌溉、调整作物种植结构,“十四五”期间创建1-2个节水农业示范点。三是工业节水减排:大力推进工业节水改造、推动高耗水行业节水增效、积极推行水循环梯级利用。“十四五”期间全区年用水量1万m³及以上的工业企业用水计划管理实现全覆盖。四是城镇节水降损:全面推进节水型城区建设、大幅降低供水管网漏损、深入开展公共领域节水、严控高耗水服务业用水、严控地下水开采。
(7)继续推进河长制工作。围绕河长制工作“六大任务”,狠抓丰乐河流域生态修复和环境整治-河流生态修复,持续开展河长巡河护河工作,实现我区“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人和”的良好水生态环境。一是积极开展河道整治工作,持续开展“清四乱”和“三清一改”行动巩固提升工作,充实完善“河长+检察长”、“河长+警长”等机制体制,推进司法介入、司法实践,推行公益诉讼行为,着力解决侵占河道、围垦塘库、非法采砂、污染水体、电鱼毒鱼等制约河湖保护的突出问题。二是坚持水陆统筹,协力治水,加快推进全区河湖管理范围划定工作、强化河长履职重点考核。
(8)水旱灾害防御工作。一是加强监测预报预警和联合会商,及时发出预警,为防洪调度提供支撑,为防汛抢险争取时间。二是突出抓好“三大风险”防范,制定完善超标洪水防御方案预案,切实强化水库汛限水位监管,科学规范开展调度运用;严格落实小型水库“三个责任人”和“三个重点环节”,保障度汛安全。三是加强督导压实责任,构建督查暗访、值班抽查、工作组督导“三位一体”的水旱灾害防御督查体系。
(9)大型水利设施项目建设。一是“十四五”期间移民项目规划总投资11200万元,工程项目共计110处,受益人口5.26万人次。二是配合实施徽州区气象“十四五”项目建设。编制了《徽州区观测场建设用地规划》,总投资439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