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工作提示单】特种作业-焊接与热切割安全
焊接与热切割作业(以下简称“电焊”)其原理是通过电弧将金属熔化后进行焊接,由于焊接过程中的温度在6000℃以上,若操作不慎极易引发火灾事故轻则造成财产损失重则导致人员伤亡。
电焊作业存在哪些潜在风险?
1.在电焊作业中,炽热的火星到处飞溅。这些小火星温度可达1500-2500℃,当飞溅到可燃物上,可以造成火灾;当接触到易燃易爆气体时很可能引起爆炸。
2. 在高处电焊引起火灾不易被发现,一般焊割作业点与起火部位不在一个立体层面,火灾发生初期不易被发现。
3. 短路引发可燃物起火,电焊机的电源线在操作过程中经常拖拽、磨损,容易造成线路损坏,易发生短路引发周围可燃物起火。
防范措施
1.落实安全责任制。严格施工场所的安全管理,逐级落实安全责任制,人员分工职责明确,加强对进场电焊施工操作人员的审查,在安全措施上严格把好关。
2.作业人员持证上岗。施工单位必须使用经国家正式培训考试合格的动火操作人员,并且焊割的作业项目要与其取得的特殊工种操作证中具备的资格证相符。
3.作业前检查设备安全附件。作业前要及时检查电焊机的焊把线、接地线、焊钳以及乙炔瓶上的回火阀、易熔塞等附件,确保作业时安全设施完好有效。
4.清理周围可燃物。作业前,应把周围的可燃物移至安全地点,如无法移动应使用不燃材料盖封。
5.营业场所严禁焊接作业。正在营业、使用的人员密集场所,禁止电焊、气焊、气割、砂轮切割等具有火灾危险的施工、维修作业。
6.在通风且照明充足的环境中作业。施工作业时照明充足,可以极大程度避免误操作或其他安全隐患。焊接过程中会产生有毒有害气体和烟尘,在通风良好的环境下可以避免出现气体中毒。
7.作业时应设置隔离警示并配备灭火器。进行现场焊接、切割、烘烤或加热等动火作业应设置隔离警示区域禁止无关人员进入,同时在作业现场配备灭火器,并设置动火监护人时刻监护。
8.作业结束及时消除火种。施工作业结束后要立即消除火种,彻底清理工作现场,并进行一段时间的监护,确保没有安全隐患后再离开现场,做到不留死角。
电焊气割作业“十不准”
1.焊工必须持证上岗,无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操作证的人员,不准焊割。
2.凡属一、二、三级动火范围的焊割,未经办理动火审批手续,不准焊割。
3.焊工不了解焊割现场周围情况,不准焊割。
4.焊工不了解焊件内部是否安全时,不准焊割。
5.各种装过可燃气体,易燃液体和有毒物质的容器,未经彻底清洗,排除危险性之前,不准焊割。
6.用可燃材料作保温层、冷却层、隔热设备的部位,或火星能飞溅的地方,在未采取切实可靠的安全措施之前,不准焊割。
7.有压力或密闭的管道、容器,不准焊割。
8.焊割部位附近易燃易爆物品,在未作清理或未采取有效的安全措施之前,不准焊割。
9.附近有与明火作业相抵触的工种作业时不准焊割。
10.与外单位相连的部位,在没有弄清有无险情,或明知存在危险而未采取有效的措施之前,不准焊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