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 003147534/202404-00058 信息分类: 统计公报
主题分类: 其他 发文日期:
发布机构: 徽州区政府办 发布日期: 2024-04-30
生效日期: 有效 废止日期:
发布文号: 词:
内容概述: 性: 有效

徽州区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文字解读

作者:徽州区统计局 发布时间:2024-04-30 08:52 信息来源:徽州区统计局 阅读次数:

    2023年,全区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一中、二中全会精神,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聚焦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强化为企纾困解难,加大政策落地力度,抓改革促发展、惠民生保安全,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迈上新台阶,全区经济运行恢复向好,发展质效稳步提升。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109.66 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2%。分产业看,第一产业[3]增加值5.33 亿元,比上年增长4.4%;第二产业增加值53.0 亿元,比上年增长2.8%;第三产业增加值 51.33亿元,比上年增长7.9%

     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5.0:50.2:44.8,调整为4.9 : 48.3 : 46.8,其中制造业增加值占GDP重为 39.8%。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4.6%26.4% 69.0% ,其中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 19.5% 。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 111898 元(折合 15880 美元),比上年增加 5296 元。

     年末全区常住人口9.8 万人,与上年末持平;年末全区户籍人口[4]94234 人。

二、农业 

   全年农林牧渔业增加值 5.51 亿元,比上年增长4.5%。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9.1 亿元,增长4.7%。其中:农业产值3.78亿元,同比增长1.6%;林业产值1.65亿元,增长10.1%;牧业产值3.15 亿元,增长5.8%;渔业产值0.18 亿元,增长4.8%;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0.34 亿元,同比增长9.7%

   全区农作物总播种面积11.4 万亩,增长0.8%,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5.9 万亩,下降0.3%;油料种植面积1.7 万亩,增长6.6%;蔬菜种植面积2.8 万亩,增长2.3%。主要农产品产量稳中有增。粮食产量2.0 万吨,增长0.8%;油料产量0.18 万吨,增长6.6%,其中:花生产量119 吨,增长2.3%;油菜籽产量1701 吨,增长3.7%;茶叶产量1911吨,增长0.9%;水果产量4672 吨,增长12.4%。 

     年末全区生猪存栏 2.66 万头,下降5.7%;全年生猪出栏6.26 万头,增长0.94%。羊存栏0.26 万只,下降5.1%; 羊出栏0.24 万只,下降 2.6%。家禽出栏19.41 万只,增长27.2%。肉类总产量5818 吨,增长 2.8%。禽蛋产量2225 吨,增长5.12%。淡水产品产量 1006 吨,增长4.9%。 

     全年农业机械总动力 84443 千瓦,比上年同期增加1027 千瓦,增长1.23%。机耕作业面积4.88 千公顷,机播作业面积2.09 千公顷,机收作业面积2.43 千公顷。

          三、工业和建筑业 

     2023 年末,全区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19 户,比上年增加3户,产值超亿元企业 36户。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6%;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162.7亿元,下降0.9%; 实现利税15.5 亿元,增长23.7%;实现利润总额12.3 亿元,增长26.4 %。规模以上工业23 个大类行业有11 个的利润实现增长,其中利润总额超千万的行业10 个。

    规模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下降4.2%,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56.3%。规模以上高新技术[5]制造业产值增长15.9%,增加值增长17.3%。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产量:大米产量1.03 万吨, 增长11.7%;精制茶 2968.6 吨,增长45.1%;服装54.7万件, 增长11.3%;涂料11.42万吨,增长 6.5 %;初级形态塑料28.72万吨,增长2.2%;金属切削机床3096 台,增长 1.0%;电力电缆3313 千米,增长60.1%。 

    全年建筑业增加值 7.81 亿元,比上年增长 5.3%。 

    2023 年末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 20 家,比上年增 3 家。资质内建筑企业完成总产值12.42 亿元,增长8.5%。全年房屋建筑施工面积70.4 万平方米,比上年减少9.1 万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47.7 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 21.9 万平方米。

      四、服务业 

     全年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8.95亿元,增长4.7%;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3.87 亿元,增长 5.1%;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1.3 亿元,增长14.7%;金融业增加值5.99 亿元,增长17.1%;房地产业增加值4.95 亿元,下降3.6%;其他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15.87 亿元,增长16.7%;其他非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 10.21 亿元,增长 1.1%。 

     全年货运总量0.55 亿吨,货物周转量25.07 亿吨公里;旅客运输总量73.86 万人次,旅客周转2176.57万人公里。2023 年年末全区民用汽车拥有量28055 辆,增长55.4%。 

     年末全区公路通车里程388.53 公里。按行政级别分:国道9.43 公里、省道41.02 公里。农村公路 338.08 公里:县道54.852 公里、乡道137.274 公里、村道145.954 公里。

            五、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下降7.3%;其中房地产投资下降61.5%,工业技术改造投资下降9.3%,民间投资下降30.2%,基础设施投资下降29.7%。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增长22.3%,第二产业投资下降 10.1%,第三产业投资下降8.5%

    2023 年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3.14 亿元,比上年下降 61.5 %。商品房销售面积52482 万平方米,下降 34.5 %,其中住宅37458 万平方米,下降14.8 %。商品房销售额3.96 亿元,下降37.6 %,其中住宅2.73 亿元,下降24.5%。年末商品房待售面积32.4 万平方米,增长97.9 %,其中住宅19.0 万平方米,增长 135.7%

         六、国内贸易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7.29 亿元,比上年增长3.1%。 按经营地统计,城镇消费品零售额26.33 亿元;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0.96 亿元。按消费类型统计,商品零售额33.55 亿元,增长3.0%;餐饮收入额3.74 亿元,增长 4.2%。按单位规模统计,限额以上单位零售额4.92 亿元,下降18.3%(可比口径)。全区共有 10 家限额以上电商企业,累计实现网上零售额[6] 2.05 亿元,同比下降1.7%

     限额以上企业商品零售额中,吃类、用类商品零售额比上年分别下降1.4%36.3%,穿类商品零售额比上年增长3.3%。其中,粮油类下降0.3%,饮料类增长5.6%,烟酒类下降14.7%,服装类增长3.3%,日用品类下降24.7%,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下降35.4%,家具类下降45.9%,通讯器材类下降24%,建筑及装潢材料类下降16.5%,汽车类增下64.1%,石油及制品类下降17%

                七、对外经济和招商引资 

     2023 年,全区有外贸进出口实绩的企业达81 户,全年完成进出口总额2.8 亿美元,下降13.9%。其中:出口额 2.31 亿美元,下降7.2%;进口额0.49 亿美元,下降35.8%。主要出口商品主要为:新材料、机械设备、家居建材。主要进口商品主要为:矿石、化工原材料、塑料粒子。

     2023年,全区招商引资新签内资项目54 个,实际到位资金(含续建)48.1 亿元,同比增长21.7%。外商直接投资435 万美元,增长 86.7%

          八、金融和财政 

     2023 年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13 亿元,较上年增长1.0%[7]。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18.61 亿元,增长2.7%,其中民生支出14.18 亿元,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为76.2%。从重点支出项目看,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卫生健康等重点支出保障有力,分别增长11.5%1.8%-4.4%。 

     年末全区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169.97 亿元,比上年增长14.9%。其中:居民储蓄存款116.3 亿元,增长17.3%。年末全区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154.94 亿元,比上年增长5.7%,其中,短期贷款73.0 亿元,减少8.2%,中长期贷款71.2 亿元,增长15.1%。年末贷占存比为 91.2%,比年初减少7.94 个百分点。

                九、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全年全区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8525 元,比上年增长8.0%。人均消费支出24153 元,比上年增长 5.3%。 

     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0267 元,比上年增长5.3%人均消费支出28819 元,增长3.6%

     全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624 元,比上年增长8.1%。人均消费支出18630 元,增长5.1%

     年末全市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人数为3.17 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4.86 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为1.6 万人,全年为305 名失业人员发放了不同期限的失业保险金。参加工伤保险人数为1.93 万人,其中参加工伤保险的农民工0.85 万人。参加生育保险人数为1.7 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为9.25 万人,其中,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2.22 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7.03 万人。

                       十、教育、科学技术和文化旅游 

     2023 年末全区拥有各类学校 31 所,全部为普通教育。 在普通教育中,普通中学8 所,分别是十二年一贯制学校1 所、完全中学1 所、九年一贯制学校6 所;在校学生7378 人,分别是高中1673 人、初中2935 人、小学2770 人; 毕业生2081 人,分别是高中513 人、初中1016 人、小学552 人;专任教师608 人,分别是高中118 人、初中286 人、小学204 人。 

     在普通教育中,小学教育3 所,在校生数3601 人,毕业生471 人,专任教师数221 人。

     在普通教育中,幼儿园20 所,在园幼儿3225 人,毕业幼儿 1189 人,专任教师251 人。

     小学、初中、高中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达到100%。小学、初中、高中生师比分别为14.99:110.26:1 14.18:1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100%,毕业普及率100%初中学龄人口入学率100%,毕业普及率100%

     全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 12 家,年末全区高新技术企业达67 家,全年高新技术企业增加值增长19.6 %。全年授权专利321 件,其中发明专利79 件、实用新型专利 237 件、 外观设计专利5 件。      

     年末全区拥有公共图书馆1个,图书总藏量101525 册, 其中本年新购4800 册,举办展览 33 次,参观34000 人次。 2023 年末博物馆(潜口民宅博物馆)藏品 844 件,其中三级290 件,参观25 万人次。全年共举办“送戏下乡”、“戏曲 进校园”、“文化扶贫走基层”、“乡村春晚”等大型群众 文化活动71 次。建成乡镇综合文化站7 个、农家书屋48 家。 

     全年累计接待游客712.85 万人次,同比增长41%,其中入境游客累计达0.28万人次,同比增长 114%;实现旅游总收入47.9 亿元,同比增 61.1%;其中创汇128.37 万美元,同比增长355.4%。年末全区有 A 级及以上旅游景点(区)8 8 处,其中5A 级景区1 3处;星级饭店1家,其中四星级及以上饭店1 家;旅行社2 家(不含营业部)。

                   十一、卫生、体育和社会服务 

     2023 年末全区共有乡以上医疗卫生机构12 [8],其中 综合医院2 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 个,妇幼保健计划生育 服务中心1 个,乡镇卫生院7 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1 个; 病床位607 张;卫生技术人员 712 人,其中执业医师278 人、执业助理医师45 人、注册护士326 人,其他63 人。年末全区共有村卫生室38 个,从业人员42 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 6 人、乡村医生36 人。

     年末全区拥有国家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 1 所,省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1 所,市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1 所,田径场11 个;国家一级裁判员3 名,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5 名,国家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8 名,国家二、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861 名。全年开展全民健身赛事29 次,参加人数超1.9 万人; 徽州区籍优秀运动员周燕在第 19 届亚运会七人制橄榄球项目上夺得冠军。全年体育彩票销售额3162 万元。

                十二、生态环境和应急管理 

     全年荒山荒地造林面积46.67 公顷,年末实有封山育林面积1733.33 公顷,全区森林覆盖率为 76.24%。 

     全年区域环境空气质量、噪声符合功能区要求,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丰乐河地表水环境达标率100%。截至2023 年底,建成国家级生态乡镇2个,国家级生态村2个;省级生态乡镇3个,省级生态村17 个,市级生态乡镇全覆盖,市级生态村27 个。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控率、达标排放率达100%;区重点项目和经济开发区入园项目的环评执行率均达到100%三同时及时执行率达100%

     全年发生各类安全生产事故2 起,比上年增加 2 起;其中:生产经营性道路交通事故死亡1 人,比上年增加1 人,工矿商贸事故死亡1 人,比上年增加1 人。亿元 GDP 工矿商贸安全生产事故死亡人数为 0.0091 /亿元,比上年上升0.0091 /亿元。全年重点开展了化工、非煤矿山、烟花 爆竹、道路交通、建筑施工、服装纺织等25 个重点领域安全大检查7034 户(处),共查出安全隐患8948 处,已全部完成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