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看!最新高温健康风险预警和健康提示

一、天气趋势和高温健康风险预警
预计14日沿淮淮北和江淮之间北部、15-16日全省大部分地区将出现高温天气,其中15-16日江北部分地区最高气温37~39℃,局部超过39℃。

2025年7月14-17日
安徽省高温健康风险预警
向右滑动查看更多
二、高温健康风险健康提示
炎炎烈日炙烤大地,新一轮高温天气强势登场。无论是午后出行的市民,还是户外奔波的劳动者,都可能在持续的高温“烤”验中面临中暑风险。别担心,收藏好这份防中暑攻略,让您和家人科学应对高温,保护健康!
1.哪些人中暑的风险大?
敏感人群,如儿童、孕妇、老年人等人群;
慢性基础性疾病患者,如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精神与行为障碍、肾脏疾病及糖尿病等患者;
户外作业人员,如农民、建筑工人、环卫工人、快递员等人员。
2.哪些环境容易发生中暑?
-
太阳直射的露天室外;
-
闷热、通风差的室内;
-
通风差、温度高的车间;
-
未开空调的车内;
-
人群拥挤、产热集中、散热困难的场所。
3.中暑有哪些表现?
先兆中暑:表现为大量出汗、头晕口渴、四肢无力、注意力不集中等,体温正常或略微升高。
轻度中暑:表现为面色潮红或苍白,四肢湿冷、血压下降、心率加快等,体温超过38℃。
重度中暑:按临床表现可分为三种类型:
热痉挛:主要表现为四肢肌肉酸痛或痉挛,病人神志清醒,体温多正常。
热衰竭:主要表现为头晕、头疼、恶心呕吐及晕厥,体温不高或稍高。
热射病:主要表现为体温明显增高(≥40℃)及意识障碍,可伴有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等。如不及时救治,可能危及生命!
4.如何预防中暑?
主动避热:
尽量避免高温时段外出,外出穿轻便、宽松、浅色的衣服,并使用防晒用品。在阴凉处活动,减少剧烈活动并注意及时休息。孕妇、儿童、老年人应与家人、邻里、社区保持联系,不要单独留在汽车等封闭空间内。
室内使用遮阳帘减少阳光直射,关掉不必要的灯和易产热的电器设备。充分利用空调、风扇调节温度,适时开窗通风。户外作业场所搭建遮阳棚,配备喷雾降温设备或工业风扇等。
补充水分:
及时饮水,少量多次补充,不要等到口渴了才喝水。准备防暑降温饮品,适当补充含有电解质的饮品,避免饮用含酒精、咖啡因以及大量糖分的饮品。
留意不适:
出现头晕、乏力、多汗、心悸、皮肤灼热等中暑先兆症状时,应尽快转移到阴凉处休息,补充水分,使用解暑药品。体温高于正常时可使用冷水、冰袋、冰毛巾或沐浴等方式,对皮肤、衣服或颈后进行物理降温。症状严重或持续存在应及时就医。
5.生活中常见的误区有哪些?
误区一:白天在户外才会中暑
不少人认为,只有太阳下面暴晒才会中暑,其实高温高湿的环境才是中暑的主要原因。即使在室内,如果环境高温高湿,密闭无风,同样容易导致中暑。老人、孕产妇、婴幼儿、体弱多病者尤其要警惕。
误区二:猛喝水就能解暑
炎热夏季,大量出汗时会伴有电解质丢失,此时单纯大量饮水,可能会导致机体出现稀释性低钠血症,也就是“水中毒”,严重者会出现昏迷。因此,应该少量多次饮水,适当饮用淡盐水、补液盐或运动饮料等。
误区三:直接洗冷水澡降温效果更好
冷水澡会让身体产热增加,散热减少,并不比温水澡更降温。而且,高温环境下人体血管处于扩张状态,突然的冷水刺激会造成血管收缩,甚至诱发心脑血管疾病。所以应该等体温恢复、汗液干透或不再出汗时再洗澡,洗澡的水温应与体温接近为宜。
来源:安徽省疾控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