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资金直达基层】徽州区“真金白银”助推“三农”高质量发展
今年以来,徽州区始终将农业农村发展置于优先地位,通过强化资金投入保障,全力支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筑牢夯实粮食安全基石,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助力推动“三农”工作高质量发展。
强化资金投入,下好财政支农“大棋盘”。坚持把农业农村作为一般公共预算优先保障领域,公共财政更大力度向“三农”倾斜。2025年1-6月,全区一般公共预算农林水支出1.98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4.45%。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积极拓宽资金来源渠道,集中财力支持乡村振兴重点任务推进。截至目前,2025年共筹措各级衔接资金4174万元,其中中央资金1661万元、省级资金1072万元、市级资金541万元、区级资金900万元,实施项目36个。
聚焦强农惠农,筑牢粮食安全“压舱石”。依托“一卡通”系统及时足额发放2025年耕地地力保护补贴资金429.66万元,1.56万农户从中受益,最大限度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支持开展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筹措中央资金60万元,优先把粮油、生猪等重要农畜产品生产所需机具列入补贴范围,应补尽补。筹措农业经营主体能力提升资金383万元,用于农业社会化服务、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支出等,有力夯实农业生产基础,牢牢守住粮食安全底线。
提升服务水平,绘就和美乡村“新画卷”。深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落实农村公益事业建设财政奖补政策,重点筛选并支持农民反映强烈、需求迫切、受益直接的项目。截至目前,2025年已批复实施项目28个,总投资464.5万元,其中中央资金253万元、省级资金203万元、村集体投入8.5万元,建设内容包括道路硬化、村容美化亮化、农田水利设施等。通过实施农村公益事业奖补项目,不断改善村内基础设施和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助力乡村振兴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