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文旅体局2023年工作完成情况及2024年工作谋划
今年以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文旅局的精心指导下,区文旅体局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奋力谱写文旅体融合高质量发展新篇章。现将我局2023年工作完成情况及2024年工作谋划报告如下。
一、2023年工作完成情况
(一)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1-10月全区累计接待游客559.32万人次,同比增长55.29%;实现旅游总收入41.4亿元、同比增长65.93%。预计全年全区累计接待游客704.57万人次,同比增长39.36%;实现旅游总收入48.24亿元,同比增长62.28%。
(二)重点工作完成情况
1.文旅活动精彩纷呈。举办2023徽州创意坊春之约、“马头墙里吐新蕊”2024国际时装流行趋势发布会、秋之约“嗨徽州”2023全国民谣歌手大奖赛、徽州区首届乡村旅游节等大型活动,开展岩寺小练登高节、蜀源舞草龙等民俗节庆活动,中秋国庆期间推出“七天乐‘嗨’徽州 一起‘村’游吧”主题活动,“上九”庙会板凳龙、春之约、夏之约等活动登上央视新闻联播,全方位打响“烟雨徽州 诗意田园”文旅品牌。
2.文旅产业加码提速。加快推进徽州区古村落保护与传承工程等重点在建文旅项目,1-9月累计完成投资6.2亿元。申报入库文旅专项债项目1个,获批专项债3.2亿元。制定《徽州区促进文化旅游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成功培育精锐创意包装入规文化企业。制定《徽州区“皖美消费 乐游徽州”文旅消费券发放方案》,举办黄山茶园星空露营大会等夜间经济主题活动,助力打造人间烟火丰乐驿、西溪南夜间市集等文旅消费新场景。
3.乡村旅游成效显著。推动全区21个微景区提档升级,完成10家民宿审批,创建市级百佳乡村书屋10家、百佳咖啡屋8家。西溪南镇东红村、呈坎镇呈坎村、潜口镇谢裕大茶博园入选省级精品主题村、特色美食村、后备箱工程基地。幕容溪民宿获评安徽省丙级旅游民宿。潜口镇唐模村获评安徽省最干净旅游乡村。徽州区获评长三角首选慢生活旅游城市,大灵山旅游度假区、西溪南镇、蜜西溪里民宿分别获评旅游度假区、旅游小镇、旅游民宿酒店。呈坎古村落入选长三角精品旅游线路。呈坎景区、唐模景区、呈坎镇容溪村入选“橙黄橘绿 乡村胜景”2023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
4.红色旅游稳步发展。今年以来岩寺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接待研学游客约25万人次,岩寺镇石岗村接待游客1.7万人次,富溪乡碣石村共接待游客5500余人次。岩寺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获颁安徽省新四军历史研究会红色教育基地、黄山市全民国防教育研学基地,岩寺新四军军部旧址入选安徽省首批红色资源名录。
5.文化惠民成果丰硕。扎实推进公共文化场馆免费开放,全区公共文化场馆累计线下免费开放服务38万人次,线上服务5.5万人次。全区开展送戏进万村、乡村村晚、徽文化(红色文化)“六进”等线上线下文化活动288场。持续推进“15分钟阅读圈”建设,开展“奋进新征程 书香润徽州”“悦读黄山 书香徽州”等阅读推广活动36次,打造城市阅读空间1个,城乡公共文化艺术徽空间“徽客厅”书吧2个。今年8月,岩寺镇广惠社区农家书屋创新做法入选安徽省2023年农家书屋创新示范案例。今年11月,徽州区图书馆成功升级国家二级图书馆。
6.非遗保护守正创新。持续做好非遗传承人申报工作,推荐申报国家级1名,省级6名,区级26名。推动非遗活态传承,组织徽州市集等非遗展示展演25场。推动演艺进景区,9月与省歌舞剧院签署文旅战略合作协议,拍摄制作景区演艺作品。
7.全民健身迸发活力。全力推进徽州区全民健身中心及游泳馆项目,年底完成主体封顶建设工程,完成年度投资6000万元,申报获得中央预算资金2000万元补助。超额完成快乐健身暖民心行动2023年度目标任务,完成48个居民小区、行政村健身设施维修改造提升和配建,建成健身步道6公里、“一场两门”对外开放场地1个、口袋体育公园1个,参加体育健身项目培训2500人次,参加赛事活动人数1.8万人次。组织开展黄山市第五届花田跑、2023环黄山国际公路自行车赛(徽州区段)、长三角城市篮球邀请赛徽州区村BA、2023长三角绿水青山运动会黄山茶园星空露营大会等赛事活动30余场。组队参加2023年黄山市青少年足球锦标赛,获得男子U12组别亚军和U11女子组别亚军;组队参加2023年安徽省青少年拳击锦标赛,获得1枚银牌、5枚铜牌、7个第五名;徽州区籍运动员周燕荣获第19届亚运会女子七人制橄榄球金牌。
8.文旅市场安全有序。扎实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行动、消防安全重大风险隐患专项排查等专项整治工作,今年以来共检查文旅企业378家次,排查整治隐患问题71项。联合开展景区旅游秩序整治专项行动,劝导村民讲解员156人次。扎实做好旅游质量提升工作,结合5.19中国旅游日、9.19质量月等重要时间节点进景区开展宣传活动,组织企业参加旅游服务质量培训,开展A级景区复核回头看,督促景区改善基础设施、提升服务质量,及时有效处理有效旅游投诉39起。推进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工作,积极开展“净网”“护苗”“清朗”等专项行动,开展出版物、营业性演出、非法卫星地面接收设施和“黑(灰)广播”专项整治,今年以来办理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案件8起,办结案件7起。加强文化艺术体育类校外培训机构审批监管,今年以来核准审批校外培训机构24家,检查校外培训机构80余家次。
(三)党建工作开展情况
1.主题教育扎实开展。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今年以来组织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10次,党支部集体学习11次,研讨发言11人次,领导干部带头讲党课3次,围绕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大兴调查研究等内容开展专题学习研讨,领导干部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推动主题教育检视整改取得实效,解决群众健身需求等问题。
2.主体责任抓紧抓实。一是严格抓好省委巡视、区委巡察问题整改工作。对照巡视巡察反馈意见,全力整改,目前省委巡视整改反馈19个问题、区委巡察反馈的28个问题、意识形态专项巡察反馈的9个问题、书记专题会点出的3个问题、选人用人专项巡察反馈的4个问题已基本整改完成。二是加强党支部标准化建设。贯彻执行区委党建工作部署,全面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规定动作,按照“4+X”主题开展每月主题党日活动10次,及时收缴党费并公示,严格按照规定合理规范使用。三是加强意识形态工作管理,研究部署意识形态工作4次,对网吧、娱乐场所、书店等重点区域的意识形态领域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发挥主管部门意识形态把控作用。四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签订《党风廉政建设目标责任书》6份,党组研究党风廉政建设工作3次,开展谈心谈话6次,开展警示教育活动2次。紧盯春节、端午、中秋等关键节点,重申“十严禁”纪律要求。用好用准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加强党员教育管理监督,筑牢拒腐防变思想防线。
(四)工作亮点成效
1.开展全国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立足我区产业实际和发展现状,从体制机制、产业导入、发展举措等方面先试先行,探索实施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新路径,今年4月我区获批第一批省级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单位。
2.全力推进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对标创建标准持续提质升级旅游基础设施,提升旅游行业服务品质,全面提升全域旅游服务功能,构建“山水村夜”文旅产业坐标系,今年10月我区成功入选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
3.积极创建大灵山旅游度假区。持续推进大灵山度假区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提升人居环境,进一步丰富文旅业态,加大大灵山旅游宣传推介力度。目前大灵山省级旅游度假区创建完成现场验收,项目总体规划方案完成区级评审,3个子项目已完工,8个在建子项目有序推进。
二、存在问题和不足
一是行业监管及执法力量薄弱。文旅行业监管涉及范围广,执法人员力量相对不足,安全生产检查、执法监管的覆盖面难以扩展。
二是线上营销宣传缺乏爆点。线上宣传亮点不足,虽然数量不少,但能达到理想效果的爆点作品不多,与预期宣传效果存在差距,未达到引流目的。
三、2024年工作谋划
2024年,我局将坚定不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贯彻落实省委十一届五次全会、市委七届五次全会、区委七届五次全会精神,聚焦“七个强区”发展目标,围绕“大黄山”核心区建设,进一步发挥古徽州域名唯一传承地优势,打造具有徽州特色的全域乡村旅游目的地,奋力掀起创意活力的旅游强区和繁荣兴盛的文化强区建设新热潮。
(一)全面提高党建质量。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巩固深化主题教育成果,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规范开展党内政治生活,坚持民主集中制,加强党员干部思想教育培训。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经常性开展谈心谈话、警示教育,推动全面从严治党落细落实。严格抓好作风建设,持续深化纠治“四风”。推动意识形态工作责任有效落实,加强意识形态阵地管控,全面维护意识形态安全和文化安全。
(二)推进文旅产业项目。深度融入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和“大黄山”世界级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建设,强化文旅项目支撑,2024年计划实施全区文旅项目28个,总投资62.72亿元,年度投资12.14亿元。实施景区提档升级工程,加快推进大灵山旅游度假区创建工作,重点推进徽州区古村落保护与传承工程、徽州区全民健身中心及游泳馆、岩寺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旅游综合能力提升二期等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建设。梯队做好企业培育,跟踪服务骅亦智能制造、浪漫红文旅集团等拟培育文化企业,积极对接天榕庄、开元名庭等限上目标企业,持续推动“个转企”“小升规”,培育新入库企业,针对性开展招商引资活动,做优徽文化产业链。
(三)创新开展营销宣传。举办创意坊、民谣节、乡村旅游节、“国潮”艺术周“四季徽州”文旅活动,持续打响“烟雨徽州 诗意田园”全域旅游IP,多维度多平台进行形象宣传,增强媒体合作力度,保持线上线下宣传曝光度;联动乡镇固化“‘嗨’徽州 一起去‘村’游吧”特色品牌活动,鼓励文旅企业、景区景点开展营销节庆活动;紧盯长三角、杭州都市圈等客源地市场举办“四季之约”文旅推介会,开展研学、康养、自驾游体验等活动。
(四)着力提升文旅业态。加快实施“百景提升”行动,重点推进呈坎、唐模、潜口民宅等景区品质提升,促进传统A级景区提档升级。实施乡村旅游微景区满天星行动,注重西溪南等乡村“微景区”品质提升,常态化举办徽州创意市集活动,开展微景区四季营销宣传,保持微景区品牌影响力和美誉度。细化落实《徽州区促进夜间经济发展若干措施》,不断丰富人间烟火丰乐驿、谢裕大露营基地、花之韵夜市、西溪南夜间市集等夜间文旅消费场景,打造“月光下的徽州”文旅夜经济品牌。
(五)注重发展乡村旅游。持续推进乡村旅游“421”行动,实施乡村旅游精品示范连片工程,积极创建和培育省、市级乡村旅游重点村、主题村、示范村,申报乡村旅游精品线路。推广“西溪南”模式,推深做实村落徽州建设,推动西溪南民宿聚集区成为乡村休闲度假旅游微目的地,打造国企运营村庄徽州样板。迭代升级徽州美宿,加大“徽字号”精品民宿培育力度,强化民宿管家技能培训,提升乡村旅游服务品质。
(六)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不断夯实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进乡镇文化站、农家书屋、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等公共文化场馆免费开放,组织开展文化进万家、四季村晚等文化惠民活动,构建完善“15分钟阅读圈”,举办全区少儿书画大赛等,打造城乡公共文化艺术徽空间。持续开展红色文化“六进”、主题思政课等红色文化教育活动,持续推进红色文物征集、洪坑集中营史料挖掘工作,拍摄新四军和徽州籍先烈事迹红色微电影。夯实全民健身基础,持续推进快乐健身暖民心行动,大力开展群众体育活动,办好第六届登高节、迷你越野跑、2024环黄山国际公路自行车赛、八段锦等活动,进一步提高全民健身覆盖面和参与度。积极组织青少年体育赛事,做好2024年青少年篮球、排球、足球等锦标赛参赛工作。
(七)促进徽文化传承发展。积极开展第八批区级非遗项目推荐申报工作,组织传承人参加非遗培训班、展示展演、非遗进景区等活动。举办“徽州过大年”传统民俗文化节,丰富上九庙会、徽州板凳龙、蜀源舞草龙、徽州民歌、打莲湘等传统民俗文化活动。深化非遗活态传承,开展非遗系列主题展示展演活动,聚焦“非遗+文创”,联合农业农村局擦亮“徽情回家”区域农旅公共品牌,实现非遗文化到非遗产品的有效转化。全面深化与省歌舞剧院合作,创作推出文艺精品,持续开展文化演艺活动,加快本土文艺人才孵化。
(八)强化文旅行业监管。持续开展安全生产大排查、消防、假日旅游安全等工作,加大景区景点、星级酒店、旅行社、民宿客栈、网吧、KTV、影院等文旅企业安全隐患排查力度。实施旅游服务质量提升行动,扎实开展旅游市场秩序专项整治,推进5A景区复核复查工作,提升景区旅游服务品质。强化文化市场监管和执法工作,开展“扫黄打非”“非卫”等专项行动。进一步完善执法队伍配备,强化执法业务培训,持续推进旅游综合执法改革工作,提升文化旅游执法案件查办数量和质量。
黄山市徽州区文化旅游体育局
2023年11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