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进一步加强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的通知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生近视问题的重要指示和教育部等八部门印发的《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的要求,结合省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切实加强儿童青少年视力保护工作,有效控制我区儿童青少年近视眼新发生率,现将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一、准确把握近视防控的目标要求
根据国家通知要求,结合省近视防控会议精神,针对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我区明确两个阶段性目标:第一阶段,到2025年,实现全区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在2023年的基础上平均每年降低1%以上。第二阶段,到2030年,实现儿童青少年新发近视率明显下降、视力健康整体水平显著提升;6岁儿童近视率控制在3%左右,小学生近视率控制在30%以下,初中生近视率控制在50%以下,高中阶段学生近视率控制在60%以下;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优秀率达25%以上。第一个阶段的重点是控制趋势,第二阶段的重点是实现根本扭转,确保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水平显著改善。针对近视防控工作,既要立足于“控”,控制已经近视的孩子近视度数进一步加深;更要立足于“防”,预防新发近视率,从幼儿园就开始抓起。做好联防联控工作,推动家庭参与,增强家庭防控意识,倡导社会总动员,全面发动和依靠全社会力量,综合防控,合力防控,持续防控。
二、落实近视防控工作的各项举措
1.各校(园)要将学生视力保护工作纳入学校管理内容,落实各有关部门和人员的职责,形成学校领导、教师、学生人人重视,齐抓共管的“防近”工作机制。
2.严格落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实施课程游戏化,严禁“小学化”教学。要保证儿童每天2小时以上户外活动,其中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结合季节、学龄阶段特点合理调整。要为儿童提供营养均衡、有益于视力健康的膳食,促进视力保护。幼儿教师在保教工作时要主动控制使用电视、投影等设备的时间,幼儿连续看电视、投影等设备的时间小班幼儿不超过10分钟,中班幼儿不超过15分钟,大班幼儿不超过20分钟,每天不得超过1小时,其他电子产品一律不得使用。关注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采光和照明要求,特别要保证在阅读区看书幼儿的照明。指导幼儿掌握正确的执笔姿势(铅笔、水彩笔等),保证用眼距离。
3.严格依照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组织安排教学活动,严格按照“零起点”正常教学,注重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不得随意增减课时、改变难度、调整进度。严格强化年级组和学科组对作业数量、时间和内容的统筹管理,完成好基础性作业,强化实践性作业,减少机械、重复训练,提高作业设计质量。小学一二年级不得布置书面家庭作业,三至六年级书面家庭作业完成时间不得超过60分钟,初中不得超过90分钟,高中阶段也要合理安排作业时间。寄宿制学校要缩短学生晚上学习时间。
4.严格控制义务教育阶段校内统一考试次数,小学一二年级每学期不得超过1次,其他年级每学期不得超过2次。严禁以任何形式、方式公布学生考试成绩和排名;严禁以各类竞赛获奖证书、学科竞赛成绩或考级证明等作为招生入学依据;严禁以各种名义组织考试选拔学生。
5.严格组织全体学生每天上下午各做1次眼保健操,认真执行眼保健操流程,做眼保健操之前提醒学生注意保持手部清洁卫生。教师要督促学生读写时坐姿端正,并正确掌握执笔姿势,保持“一尺、一拳、一寸”(眼睛与书本距离应约为一尺、胸前与课桌距离应约为一拳、握笔的手指与笔尖距离应约为一寸),读写连续用眼时间不宜超过40分钟。严禁老师拖课现象,课间10分钟让学生到室外活动或远眺,防止学生持续疲劳用眼,随堂课老师在每堂课结束前组织学生进行一分钟“米”字眼运动。各班级要设立卫生委员,监督做好眼保健操、课间走出教室活动或远眺等工作。
6.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确保中小学生在校时每天1小时以上体育活动时间,每周参加中等强度体育活动3次以上。严格落实国家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确保小学一二年级每周4课时,三至六年级和初中每周3课时,高中阶段每周2课时。中小学校每天安排30分钟大课间体育活动。已患近视的儿童青少年应进一步增加户外活动时间,延缓近视发展。全面实施周末及寒暑假学生体育家庭作业制度,督促检查学生完成情况。做好学校体育运动场所在周末及寒暑假要面向本校学生免费开放工作。
7.控制使用电子产品。学校教育本着必要和必须的原则从严控制使用电子产品,使用电子产品学习30―40分钟后,应休息远眺放松10分钟,年龄越小,连续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应越短。教学和布置作业不依赖电子产品,使用电子产品开展教学时长原则上不超过教学总时长的30%,原则上采用纸质作业。严禁学生将个人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带入课堂,带入学校的要进行统一保管。
8.定期开展视力监测。小学要接收医疗卫生机构转来的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电子档案,确保一人一档,并随学籍变化实时转移。在卫生健康部门指导下,严格落实学生健康体检制度和每学期2次视力监测制度,对视力异常的学生进行提醒教育,为其开具个人运动处方和保健处方,及时告知家长带学生到眼科医疗机构检查。做好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新发率等的报告和统计分析,配合医疗卫生机构开展视力筛查。学校和医疗卫生机构要及时把视力监测和筛查结果记入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电子档案。
9.改善视觉环境。改善教学设施和条件,采购符合标准的可调节课桌椅和坐姿矫正器,为学生提供符合用眼卫生要求的学习环境,严格按照普通中小学校、幼儿园建设标准,落实教室、宿舍、图书馆(阅览室)等采光和照明要求,使用利于视力健康的照明设备。加快消除“大班额”现象。学校教室照明卫生标准达标率100%。根据学生座位视角、教室采光照明状况和学生视力变化情况,每月调整学生座位,每学期依据《中小学生课桌椅各型号的标准身高、身高范围对照表》对学生课桌椅高度进行个性化调整,使其适应学生生长发育变化。
10.开展保护视力健康宣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采用集中教育和阵地宣传相结合的方式,每学期集中对学生进行一次视力保护宣传教育。利用广播、宣传栏等阵地宣传科学用眼、预防近视等眼保健知识,培养学生爱眼、护眼意识,养成正确的读写姿势和用眼卫生习惯。聘请合格的视光专业人员提供规范服务,并根据儿童青少年近视情况,选择科学合理的矫正方法。利用家长会、“给家长的一封信”、微信公众号等途经,向家长宣传保护视力、预防近视的知识和方法,指导和督促家长为学生提供有利于视力保护的学习环境、控制学生近距离用眼时间、及时纠正不良的用眼卫生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