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育秧育出新“丰”景
眼下,各地正值春耕春管的关键时节,农户们紧扣农时,有序开展水稻育秧播种工作,借助标准化的“工厂”模式,让春耕作业高质高效。
走进徽州区西溪南镇芝篁村的水稻育秧大棚,但见优质水稻秧苗整齐排列,青翠秧苗交替沐浴在阳光和水肥间,嫩芽上悬挂的水珠,尽显生机勃勃。农户们正忙着为即将栽种的秧苗浇水、通风。
“这类育秧大棚可以高效地控制棚内温度、水等,大大提高育秧效率。最快7天左右就能破土而出。”芝篁村圣丰家庭农场负责人张赵军告诉记者,今年,他的基地新建了五座育秧大棚,整体出苗比较整齐,长势比较好,还能帮助周边农户代育代种。预计今年再生稻种植350亩左右,较去年增加100多亩。
除了大棚标准化育秧外,让机械化赋能种植也是春耕的“重头戏”。在田间地头,一台台插秧机来回穿梭,青翠碧绿的秧苗盘整齐地码在插秧机上。伴随着阵阵轰隆隆的机械声,一株株翠绿的秧苗被整齐有序地“送”入田里,远远望去,仿佛为农田披上了一层薄薄的“新装”。
徽州区农业农村局粮油负责人严程介绍,今年,该区引进了“丰两优香1号”“甬优4901”等再生能力强、高产优质品种,同时鼓励农户建设水稻育秧大棚,帮助提升水稻秧苗抗逆性、延长育秧窗口期,确保水稻秧苗健壮整齐。预计4月底,该区可以完成再生稻插秧工作。
下一步,徽州区将持续加大对春耕生产的组织协调和服务保障力度,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积极引导农民科学种植,同时在春耕期间,定期派农技专家到田间地头,提供精准技术服务,为实现全年粮食丰收和农民增富筑牢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