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区:基层治理既有“智”更有“情”

作者:张雪林 方舟 发布时间:2025-08-21 08:50 信息来源:黄山日报 阅读次数:
字号: 打印 收藏

廊亭下,老人们围坐议事;智慧屏上,民生动态滚动更新;老年食堂里,刚出锅的饭菜热气腾腾……眼下,在徽州区各个城市社区,这些鲜活的场景是基层治理创新的生动写照。该区以“比发展、讲奉献、重实干”的劲头,用多元举措破解社区治理难题,全力打造特色智慧社区,不断提升居民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完善社区治理首先需要打造专业的人才队伍。今年,徽州区印发《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提升年行动工作方案》,跳出课堂灌输的传统模式,创新推出“专题辅导+异地教学+学员交流”的培训方式,先后开展2期专题培训,4个城市社区工作人员在学习理论的同时,赴屯溪、休宁等地实地“取经”,提升从事基层工作的素质与能力。

“以前处理网格矛盾总觉得办法少,现在不一样了。跟着老师学了议事协商技巧,跟居民沟通更顺畅了,志愿服务也能精准对接老百姓的需求。应对工作压力,我还学会了心理调适给自己‘松绑’。”社区工作人员陈婕谈起培训收获,眼里满是光亮。

在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同时,徽州区推动治理理念从“干部干、群众看”到“大家议、一起干”的转变,激活了社区共治的“一池春水”。当地把目光投向居民常聚集的凉亭、长廊,选出具备条件的小区作为试点,让这些“街头角落”变身治理“议事枢纽”。在徽州人家社区,“廊亭众议”成了居民口中的“民心平台”,44名楼栋“红管家”每天穿梭在楼宇间收集民意,社区党总支牵头组建的“四级组织架构”像一张细密的网,将服务与管理延伸到居民家门口。

“以前小区电线乱飘,充电难愁坏了大家。”居民方芷萍回忆,正是在廊亭里你一言我一语,依靠“居民点单—红管家收单—社区派单—部门接单”的快速处理机制,14处非机动车棚、500多个充电位很快落地。“现在电线整齐了,充电安全了,心里也踏实了。”如今,从“银龄健步”步道铺到楼下,到“童趣乐园”里装上了滑滑梯,社区大事小情都由居民说了算,社区治理从部门的“独角戏”,变成居民共同参与的“广场舞”。

与此同时,徽州区积极搭建智慧社区平台,将公共安全、城市管理、社会治理等数据纳入平台管理,为社区治理注入了新动能。

9851名居民在线互动、1198件民生诉求快速办结、10851次走访丈量民情……一组组来自徽州区智慧社区平台的数据,见证着科技治理的力量。打开这个“智慧大脑”,居民不仅能通过“随手拍”反映问题,还能一键对接36家周边商户资源。366篇社区动态、342条公告、100篇政策解读、292篇党建文章,居民指尖划划就能知晓社区大小事。

“以前通知个事要挨家挨户跑,现在平台一发,居民在家就能看。有老人不会用,我们就上门教,真正把服务送上门。”社区工作者方玲玲笑着说。

当科技为社区治理装上“加速器”,志愿服务则为社区注入了“人情味”。在徽州区,“12+N”主题志愿服务像一股暖流,温暖着每一位居民。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时,志愿者带着资料和设备上门送知识,“15人义剪队”志愿者定期上门为行动不便的老人理发,“敲门行动”志愿者每周为行动不便的老人测血压、读报纸……点点滴滴,居民看在眼里,喜在心中。

从人才筑基到共治聚力,从科技赋能到服务暖心,徽州区以多维发力的治理智慧,绘就了一幅幸福和谐的社区新图景,让每一位居民都能在这片土地上触摸到生活的温度,感受到家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