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深化改革

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徽州篇章

作者:金霖 闫艳 发布时间:2024-09-30 08:39 信息来源:黄山日报 阅读次数:
字号: 打印 收藏

近年来,徽州区对标“绿富美强”,落实“五个领跑”,团结带领全区上下全力以赴拼经济、保民生、护安全,推动建设创新集聚产业多元的高能级新城区、打造彰显徽风皖韵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样板取得新的突破,先后入选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全国绿茶重点产区、省“千村引领、万村升级”工程重点县、省级健康区,“徽州堨坝”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

坚持产业集聚强实体

把稳立区之本、强区之要

徽州区大力实施“3139”工业发展行动,持续筑强“一区六园”,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徽州工业脊梁更加坚实。

徽州区以“数转智改”加速传统产业提质升级,完成重点企业数字化诊断,今年新增8家企业上“云”、12家设备加“芯”、53家生产换“线”,2家企业入选省级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2家企业跻身国家“小巨人”,化工园入选全国第七批“智慧化工园区(建设期)单位”名单、全省唯一,开发区入选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示范园区、全市唯一。以产学研合作助推新兴产业聚链成群,与南京林业大学、安徽大学等达成产业共建协议,今年新签产学研合作13个,新增省级新产品6个、“三首”2个。全区科技型中小企业增至81家、“市级队”企业升至27家、制造业单项冠军培育企业扩至3家,数量均居全市首位。新远科技入选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实现全市零的突破,谷捷深交所创业板IPO成功过会。

该区狠抓六条路径、用好四种方式,今年新增处置低效闲置企业8家、盘活用地243.3亩,开发区调区扩区进程加快,今年1—8月园区实体税收增长19.9%。以新型工业社区为载体促进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布局落子,智能制造科创产业园招商提速、城东工业园二次创业加快推进、绿色食品产业园即将建成。

坚持乡村振兴促和美

推动农业农村优先发展

徽州区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锻长补短发展农业、内外兼修提升乡村,高质高效的农业强区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徽州和美乡村更具活力。

徽州区把粮食安全作为头等大事,高标准农田全域建设,撂荒地整治全域覆盖,承包地二轮延包试点稳妥推进。“茶花蜜香”做精做特,全省首个茶产业大脑项目试点上线,黄山毛峰富溪产区茶团体标准成功发布,“徽见美好”区域公用品牌正式亮相,“三茶统筹”案例入选全国第二批农业生产“三品一标”典型案例(全省仅2个)。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推动治污水、净水塘、清沿线、美庭院等百日攻坚,乡村颜值不断出新。对标景区村标准,建立“晒村美·赛村美”调度机制,加快推进5个省级中心村、7个精品示范村建设,西溪南镇数字乡村建设终期评估排名全省第一。积极运用市场逻辑、资本力量、平台思维、产业生态的理念,创新乡村运营的手法、步法、打法,深化运用“384”工作法,探索共富繁星计划,村民增收、国企增效、村集体增值、社会资本增益的共赢格局更加清晰,大灵山核心区经营性收入实现翻番,全区48个村(居)预计前三季度集体经营性收入超4000万元。

坚持文旅融合扬优势

打造文旅融合的徽州样本

徽州区抢抓最大机遇、最大动能、最大红利,谋划落实“1+4+N”文旅布局,全区文旅产业正加速向全域旅游转变、休闲度假康养旅游升级、跨界融合的现代服务业延伸,徽州全域文旅更加可期。持续丰富“山水村夜”文旅新坐标系,大灵山“灵山之醉、之舞、之恋、之学”四大主题产品尽展魅力,“一带五组团”梦幻组合让丰乐河尽显活力,长三角健康养老目的地、安徽研学旅游示范基地提升村游品牌,中国乡村民谣赛、潜口音乐美食节、星空呈阳体验季“越夜越精彩”。开启与厦门鼓浪屿、曾厝垵、敦煌莫高镇的双向奔赴,年味会客厅、花事会客厅成为流动风景线,国球·嗨徽州、黄山毛峰文化节、徽州婚礼目的地跨界引流、占榜刷屏,“徽行十二时辰”“村晚+电竞”吸引Z世代沉浸乡愁,成功举办西溪南与荷兰羊角村国际“村BA”,并入选网络文明国际交流互鉴典型案例。坚持大项目带动、微项目联动,呈坎“无忧”服务区等3个大黄山场景工程形成强力牵引,皖江工学院实训基地、向云端绿野秘境、水韵山乡等重点项目签约落地,树下咖啡、轻奢美食、精品宿集等一批艺术空间散落诗意田园,“满天星”点亮了全域乡村旅游目的地。

坚持城市焕新展颜值

打造大美黄山的徽州样本

徽州区树牢主城区意识,持续提升“一核两翼四片区”,让城市更显高能级、更有时尚感,岩寺镇跃升至全省乡镇综合竞争力“百强榜”第19名,大黄山建设的徽州印象更加立体。深入实施城市有机更新行动,雨污分流整治、老旧小区改造、市政道路提升、智慧停车建设协同推进,老年大学正式揭牌,城市“两馆”基本完工。持续繁荣城市商圈,美仑国际、希尔顿花园、全季酒店入驻徽州,金禧礼宴中心、水文化体验等业态渐次铺开,丰乐大厦CBD盛装呈现。坚持产城融合发展,113个区级重点项目加快实施,有效投资保持两位数增长,高质量发展的后劲更足。启动实施“大景区·花满城”三年行动,全域推进“微改精提”,新建一批城市品质花镜、口袋公园,徽州文化公园、徽州运动公园节点改造加快推进。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城管执法走进小区、工地等末端,引导开展市容秩序、文明交通、文明菜市等专项整治,人民城市人民建的氛围日益浓厚。深入实施城市文明塑形和市民文明素养“双十”行动,全域呈现友爱美好“十小美”,推出免费停车、共享公厕、无忧投诉、爱心司机、微公交等“暖心”服务,不断丰富主客共享、友爱美好的生活体验。

坚持创新求变敢突破

打造绿色工业的徽州样本

今年,徽州区积极争当改革促进派、实干家,各领域改革百花齐放,在大黄山建设的改革实践中打出了“徽州品牌”。发挥改革的突破和先导作用,抓实49项“规定动作”,抓细15项“特色动作”,实施60项“创新动作”,以点带面激发整体活力。扎实开展党政机构改革,调整优化党政机构32个,如期完成乡镇机构编制优化调整。加强依法治统基础建设,有序推进五经普,探索“数税同控”模式,促进应统尽统、颗粒归仓。

该区对标沪苏浙最高标准,推出证照联办、云帮办、同城通办、信用沙盒监管等便企服务,挂牌中小投资者保护教育基地、长三角资本市场服务基地皖南分中心,常态化组织“徽企向未来”等政企恳谈活动,企业诉求办理满意率99.6%,新增“政银担”贷款6.8亿元、发放税融通贷款4.2亿元、提供应急还贷资金3.4亿元,以真金白银让企业舒心、放心、暖心。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主动靠上去、精准接上去、全力融进去,健全“1+8+N”高质量招商机制,强化“招投贷、募管服”联动,形成“专班+园区+国企+基金+银行”合力,今年新引进亿元以上项目21个,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2个,均提前完成年度目标。借势RCEP扩大外贸版图,浪漫红文旅集团跨境贸易合作友商增至5家,今年新增外贸实绩企业8家。

坚持以民为本增福祉

打造共同富裕的徽州样本

今年以来,徽州区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持续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努力把“小百分比”的急难愁盼办到“百分之百”,徽州幸福指数持续提升。

徽州区完善“民声呼应”工作平台机制,213项诉求得到及时解决。大力实施“50+1”项民生实事,综合进度达94.1%。健全城乡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和常态化救助帮扶机制,村(社区)“救急难”互助社全面覆盖。升级打造“三公里”就业圈2.0版,创设“家门口”就业驿站,今年新增就业1144人。

徽州区坚持“四个最严”,建立食品药品安全社会共治机制,有力守护“舌尖上的安全”。丰乐幼儿园启动建设、实现公立幼儿园免摇号入园,中高考改革平稳落地、新高考首考顺利完成,炎培职校徽州校区加快建设、岸香和谢裕大职校挂牌开放。推动紧密型医联体、医共体提质升级,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提标。大力发展嵌入式养老服务,建成“1+3”智慧养老服务体系,建成运营老年食堂(助餐点)18个,以老有所养、老有所乐托起幸福“夕阳红”。

该区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全力打好防汛抢险救灾攻坚战,3起地质灾害成功避险案例入选全国典型,2个乡镇、8名干部受到市级表彰。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省生态环保督察交办问题加快清仓,松材线虫病防治扎实有效,空气质量指数、水质指数始终保持全省前列,全省首笔水排污权交易落地徽州,西溪南“生态轮休”做法获《人民日报》点赞。全面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创新“徽州解忧”善治模式,平安指数居全市前列。

改革风正劲,扬帆启新程。下一步,徽州区将围绕中央《决定》“七个聚焦”,把握“六个坚持”原则,紧盯两个关键节点,锚定省委实现“六个新提升”、做到“六个当先锋”和市委“探索六个新路径”“实现六个领跑”改革目标体系,坚持问题导向,做好立题、破题、解题文章,持续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工业强区、产业兴区、文旅名区、开放活区、城乡一体、民生改善”等“六个继续走在前”,打造“绿色工业、产城融合、文旅融合、开放合作、大美黄山、共同富裕”等“六个徽州样本”。